1998年,史洪全老人临终时,曾神情严肃地将女儿史庆云叫到床前,用尽最后一丝气力说出了一个名字——“张士杰”,随后便安详离世。史庆云听到这个名字时感到无比困惑,她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个人,更不知道这个“张士杰”究竟是谁。尽管如此,父亲在弥留之际特意提到的名字,显然在他心中占有重要位置。于是,史庆云决定深入调查,以解开这个谜团。
在整理父亲遗物的过程中,史庆云发现了一个长时间未曾开启的密封瓶,瓶口被一层蜡封住,看上去已是岁月的沉淀。她原本打算将瓶子丢弃,然而出于一时的好奇,她决定打开瓶子一探究竟。打开瓶口后,她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红布包裹着几张纸条。尽管这些纸条上写的字迹已是泛黄,但依旧十分清晰。一切似乎指向一个未知的过去。通过翻看,史庆云发现,这些纸条记录了一份收养契约,契约上写明她的出生日期,并附有“张士杰”这个名字。原来,她竟然是父母收养的女儿。这一发现如晴天霹雳般让史庆云陷入了深深的震惊和困惑中。她内心百感交集,忍不住问自己:“为什么父亲会抛弃我?”、“张士杰究竟是谁?”这些问题像一根刺,深深地扎进她的心里,令她无法释怀。
展开剩余81%尽管史庆云充满疑问,但她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,解开心中的谜团。然而,她只能从收养契约中得知亲生父亲的名字是张士杰。除此之外,关于这个人一无所知。想要仅凭名字找到一个人,显然是如大海捞针一般困难,更何况她还不清楚张士杰是否还在人世。
在长期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,史庆云终于决定寻求政府的帮助,希望通过官方途径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。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,决定全力协助她找到张士杰。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,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个名字的主人——张士杰。令人吃惊的是,他已经改名为张建国,并且因为年事已高,正在医院里养病。
得知这一消息后,史庆云毫不犹豫地赶往医院,却在见面时遭到了医院方面的拒绝。医生解释说,由于张建国患有脑血栓,不宜情绪过度激动,贸然见面可能会加重病情。在得到医院允许后,史庆云只能透过病房窗户一窥父亲的模样,然而,她并未与张建国正式见面。几天后,医院打来电话,告知史庆云张建国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份,并希望见她一面。带着复杂的心情,史庆云再次来到医院。尽管多年未见,但血缘关系使得父女二人很快拉近了距离。面对面时,张建国情不自禁地紧紧握住史庆云的手,泪如雨下,哽咽着说道:“小云,是我对不起你,我不配做一个父亲。”两人相对无言,眼中满是悲伤与无奈,情感的冲击让他们无法自已。就在此时,医生急忙赶来提醒张建国需要休息,打断了这一场情感的交流。史庆云只得忍痛离开。
没过多久,史庆云再次接到医院电话,得知父亲张建国因病去世。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瞬间击碎了史庆云的内心防线,她忍不住痛哭失声。对于她来说,这不仅是与亲生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,也是一次永别。
张建国去世后,史庆云的追寻也陷入了困境。她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另一份契约中的名字——素云,这或许能揭开她身份的更多真相。通过进一步的调查,史庆云终于拼凑出了事情的真相。素云,原名李淑敏,是史庆云的亲生母亲,并且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。她曾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妇救会成员,负责为革命党传递情报与运输物资。
李淑敏与张士杰结婚后不久,便生下了史庆云。然而,命运弄人,在1942年8月6日,她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慎暴露了行踪。为了避免被敌人捉拿,李淑敏将年幼的史庆云丢入路旁的草丛中,自己则被敌人捕获,忍受了极其残酷的刑讯,却始终没有泄露任何情报,最终英勇牺牲。
史庆云得以生还,后来被妇救会主任戎冠秀救起,带到了张建国面前。然而,由于部队的转移,史庆云只能被交由史洪全夫妇收养。得知真相后,史庆云对母亲的英雄事迹深感敬佩,内心充满了崇高的敬意。她也开始设法寻找母亲的墓地,希望能在每年的节假日前去扫墓,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。
多年来,虽然一直没有找到母亲的埋葬地点,但史庆云并未放弃。2009年,她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了母亲的坟墓,跪在母亲的墓前,泪水止不住地流淌。史庆云由衷地感叹:“我的母亲是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伟大女性,她的牺牲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伟大。”
2011年,史庆云将所有相关资料和契约交给了解放军档案馆,国家民政部在得知这一事件后,决定将李淑敏追认为了革命烈士,以表彰她在革命中的英勇与牺牲精神。这一历史的再现,也为史庆云的内心找到了一丝平静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康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